上午黨團針對行政院前瞻基礎建設計畫,召開記者會。
我認為,行政院目前丟出了很多金額跟數字,但卻兜不起來。許多計畫都是延續性、既定的工作,何以納入基礎還說得過去,看不到前瞻在哪邊。以擴大公共建設的方式促進經濟可以理解,但是應該有更加精算的數字,三兆元以上的民間投資如何估算出來的?綠能計畫的成效將影響國內的長期能源政策,對照台積電對於台灣電力供給不足,計畫出走的傳言,格外諷刺。
特別在南港基隆輕軌部分,我有許多疑問。目前行政院的規劃能提高多少運量?利用現有台鐵捷運化的規劃方式是否能夠用較低成本達到這個運量?同樣的運量,台鐵以快慢軌分流,或是跳蛙式的調度是否能達成?預計規劃使用台鐵的第三軌,是否會影響到台鐵的現有列車調度影響台鐵營運?等於宣告過去台鐵努力的台鐵捷運化失敗。
我更擔憂在南港汐止交界是否會產生新的平交道?南港、汐止地區花了很多時間才將平面鐵路立體化,輕軌計劃如果產生新的交流道,可能就會造成更多交通瓶頸,尤其南港汐止交界本來就已經有大量的交通流量,如果出現平面的輕軌運輸,原本鐵路立體化的努力,等於白費了,交通疏運可能比輕軌之前更差。
我認為,在硬體建設之前,台鐵在軟體的調度上應該做的更好。依照目前的台鐵捷運化計畫,基隆汐止地區的國人可以直接到南港站轉乘板南線、高鐵;到台鐵松山站轉乘捷運新店線,如果真的要讓基隆納入捷運運輸範圍,也應該優先考量規劃許久的民生汐止線延伸,才能出現新的路軌,新的站點,擴大鐵路運輸範圍(例如:社后地區),而不是在原有的軌道上,跑一個系統不一樣的車廂,用便宜行事,而且沒有實質效益的方式欺騙汐止跟基隆的選民,而且可能危害到南港汐止周邊的交通動線。